撰文 | 孙 玥
编辑 | 龚 正
10月,小鹏和特斯拉相继发布了AI汽车。很多网友期待双方就技术来一场正面硬刚,但发布会前两天,小鹏悄然把发布重点从技术向,转向了“30万内空间最大”。
有业者评,AI能不能成为一辆车的溢价点,这一点存疑。注重实际的中国消费者,目前更加重视的是高性价比与大空间。相比较于特斯拉发布会后一度跌去700亿美金,这次何小鹏算懂营销了。
#01
一场不谈AI的汽车发布会
先说一段往事。
2020年,何小鹏与大洋彼岸的马斯克,曾发生过一段battle。
当年,小鹏汽车官宣,今后的车型将采用激光雷达提高智驾性能——在AI智驾车中,激光雷达相当于智驾车的环境感知器。
但马斯克不爽了,他在大洋彼岸发表评论称,小鹏汽车抄袭了特斯拉和苹果的旧代码,并得意地说,“他们有特斯拉的旧版本软件,但没有我们最新的神经网络。”
在马斯克看来,激光雷达 “傻子才用”,原因是他的高成本和技术复杂性。他看好的是纯视觉神经网络,因为不复杂且便宜。
对马斯克的挑衅,当时何小鹏发博怒怼“西边的某人……造谣早就证明是无法打败任何竞争对手的。明年开始,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。至于国际,我们会相遇的。”
当时很多人只是把这场battle当作热闹来看。没想到,时隔4年,两人的挑战真兑现了。
今年10月10日,刚改名为“小鹏AI汽车公司”的小鹏汽车,率先抢下“全球首款AI汽车”的名号,发布新车型“小鹏P7+”,预售价20.98万起,预计11月上旬上市。
同天,在跨越15个时区的美国洛杉矶,马斯克发布了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。
图|特斯拉Cybercab发布
原本很多关注这两场发布会的网友,期待的是一场AI汽车的“比武大会”,但发布会的前两天,何小鹏在微博上将新车型的定位slogan,从“30万以内最强智能纯电轿车”改成了“30万以内最大空间轿跑”。
果不其然,在整场发布会上,何小鹏并没有对AI上车的相关技术或体验进行详解,只是专情于在配置上秀肌肉——全系标配AI端到端高阶智驾,软件不收费,以及“期待未来更多智能功能”。
直到直播开始一小时后,何小鹏才展示了后视镜下方的AI智驾提示灯,称其为“AI汽车时代的标志性创新”,但早在2022年,理想l9就已有过首创搭载,集度据说还要更早。
小鹏P7+的唯一想象空间只剩下全车未安装激光雷达,这是小鹏汽车的首款纯视觉智驾车型。
图|小鹏P7+在巴黎车展开启预售
为啥小鹏不像4年前官宣的那样采用激光雷达了呢?因为整个行业大方向确实在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智驾。
今年6月,何小鹏跑去美国,亲自体验了一把特斯拉V12的FSD(完全自动驾驶),并对其赞不绝口。1个月后,有消息披露小鹏的新车型将不再使用激光雷达,而是跟特斯拉一样采取纯视觉智驾方案。马斯克转发消息并回复了一个省略号。
图|何小鹏在美国试驾特斯拉FSD V12
这次小鹏P7+的发布,算是兑现了这个消息。
相比较于小鹏汽车,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重点强推的Cybercab,就AI创新谈的不少,但市场反映是“较虚”。
作为特斯拉Robotaxi项目的核心产品,Cybercab外观设计充满未来感,技术采用无人监督的特斯拉FSD,马斯克表示,通过端到端技术和大量道路及驾驶数据的学习,无人监督的FSD能超越人类驾驶水平10倍,且更安全。
AI+视觉的自动驾驶方案,也能让Robotaxi大规模落地后拉低平均生产成本。未来单车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,约合人民币21万元。出行成本0.5-1美元/英里,将于2027年之前投产。
看上去很完美的产品,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阻碍是说服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批准Robotaxi落地。这也是被认为“虚”的原因之一。
因为这一点,市场对Cybercab的技术落地以及量产计划等保持疑虑,这种声音一度让特斯拉的市值,在发布会后蒸发了700亿美元。
何小鹏倒聪明得很,虽没在发布会上强力push自家AI,但在舆论平息后,于10月24日单独开了一场小鹏P7+ AI智驾技术分享会。
外人看出了他的心思。至于小鹏P7+的AI智驾实力与人车交互能力是否担得起“AI汽车”名号,则要通过陆续开放的门店试驾进行验证。
#02
AI能不能成为一辆车的溢价点
睿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业的一位深度观察者,曾在国内某重量级车企工作。
在睿哥看来,小鹏之所以临阵更改文宣,不强调AI而去强调空间,可能是“在如今的市场,所谓的AI能不能成为一辆车在市场营销上的溢价点,是存疑的”。
谈起AI汽车在国内的演变,可以追溯至2021年8月18日,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首次提出的“汽车机器人”概念,其核心就是:你可以把一辆车当作一个人来看待。
随后,集度汽车成立,并于2022年6月,发布了首款机器人概念车JIDU ROBO-01。
在极度汽车之外,当时蔚小理、极氪、零跑、深蓝等,在过去几年亦有发布与AI概念有关的车。
到了2024年3月,特斯拉在北美地区正式推送了FSD V12版本,其最大卖点就是实现了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模型上车。这一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直接提取信息,简化了自动驾驶系统架构,实现了感知到控制的无缝连接,极大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环境适应性。
而对普通车主而言,端到端方案,让汽车拥有自主学习、思考和分析的能力,使不同车主驾驶的汽车得以具备唯一性和差异性。
或可以用“AI代驾”来做个比方。这个代驾见识过各种罕见交通状况,个人还有自驱力,会不断向平台上高评分的司机学习。因为你与他的交互,它将成长为一名懂你车技、懂你喜好、能够给你提供温度感的“养成系中国好司机”。
端到端模型与纯视觉在自动驾驶领域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,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也是目前AI智驾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。
不过在睿哥看来,特斯拉的FSD虽然牛,但中国现阶段正在消费端形成自己的市场评价体系。用白话来说,作为普通汽车消费者,大众虽然关心汽车工业的前沿技术,但更关注真正驾驶时的体验。
经过前两年的市场热炒,大众对AI上车已经有了阶段性的脱敏。原因是至今AI在汽车的应用,一方面有点同质化,一方面也尚未有特别亮眼的应用。
比如今年上半年,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话题上曾风靡一时。但热度过后,越来越多乘客发现,日常要坐上这类自动驾驶的出租车,似乎越来越难,突出表现在等候时间上不可控,速度不快。
来自长沙的一位乘客就称,他体验了一次无人驾驶出租车,打车路线不到4公里,却整整用时20分钟。车子在前方无车情况下只能跑到40码,还经常出现一键刹停情况。
国内众多乘客包括出租车司机都持类似观点,“现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只是噱头,一不便宜,二不人性化。”
由于每个车企打出的AI智能点差别都大同小异,消费者在选车时,就更倾向于把AI当做汽车的一个标准的配置,然后去寻找新的更能打动到内心的点。
不过,纵有这样那样的短板,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。AI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,放在AI汽车上也是如此。
行业目前有一个共识,相比较于AI手机、AI耳机、AI眼镜,汽车才是AI最好的落地场景。
当下的汽车产业呈现出新能源、智能化的叠加式发展态势。电车逐渐从代步工具转向第三生活空间,新能源汽车的“三电”和所谓“软件定义汽车”已迅速卷到了技术边际。
英伟达汽车事业部副总裁、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就曾表示,“AI定义汽车”是不可逆转的未来趋势。
睿哥认为,“相比较于以前的智能、先进、科幻这些词,中国消费者‘目前’更能接受的是高性价比、大空间、低成本以及面子,这是属于根植于中国水土的智能汽车消费评价体系。小鹏这种做法,是中国典型的由市场推动企业变向的呈现。”
当然人们的消费心智不会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会随着AI汽车产品的进阶,不断变动。
#03
AI汽车的终极想象还在路上
“为啥AI汽车一定要做个无门把手?”三年过去,睿哥仍然记得发生在公司会议室里的那场争论。他当时供职的单位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研发型车企,有很多机会直面公司上层的讨论。
当时,公司内争论的两位主角,一位是公司大老板,一位是资深的工程部门负责人。
大老板的立场是:不要门把手。认为公司要引领AI汽车的发展,基于智能识别方式来掌控开关的“无门把手”,是呈现汽车AI智能性的一环。
他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成:既然是要做领先型的AI汽车,首先外观得有辨识度。
但在工程部门负责人来看,可以要门把手。他认为,不一定要这么激进,不一定要执拗于无门把手的研发,因为花的钱不少,并且相对不够安全,消费者的顾虑也多。
最后争论的结果是,公司大老板胜出。
在无门把手之外,睿哥记忆中,大家还争论过换挡拨杆、转向灯拨杆、半幅方向盘的有无。
现在看来,这些设计都已经不算新鲜。特斯拉最新发布的Cybercab连方向盘、刹车、后视镜都没有了。
而更重要的是,AI汽车的行业竞争早已让行业进入next level。
时下,超高的算力、数据、算法门槛,决定了AI汽车只能是少数玩家的游戏。
作为国内首批布局AI汽车的车企,小鹏今年计划投入35亿元的AI研发费用。马斯克则表示,x.AI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强的AI训练集群,需要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,其中还不包括惊人的电耗、散热管理以及卡间通信的成本。
国内的百度、华为、蔚来汽车等主力选手,在AI汽车上也有各自的相关积累。各领域的技术积累未来可能会通过竞争与互鉴,整体提高中国AI汽车在国际上对阵的实力。
除第一梯队的车企外,手握全球AI算力的大佬英伟达也在抢滩AI汽车。
近期,英伟达联合阿里云、斑马智行推出了舱驾融合大模型解决方案,基于通义大模型开发了智能座舱助理。
据悉,NVIDIA DRIVE Orin系统级芯片实现了与阿里云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Qwen2-VL的深度适配。未来,通义大模型还将采用NVIDIA DRIVE Thor新一代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。
图|黄仁勋曾在采访中表示“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是遥遥领先的”
特斯拉与小鹏,已成为目前全球唯二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的车企。按照马斯克的说法,Cybercab又为史册添了酷炫一笔。经历中国智驾发展全周期的小鹏,也做了身为一个“产品经理”最酷的事情,用平价AI汽车“推动科技平权”。
AI汽车产品的集中问世,标志全球车企已迈入AI化的加速竞争阶段,但从目前技术落地情况来看,真正意义上的AI汽车时代还远未启幕。
在小鹏的P7+发布会上,何小鹏曾说了这样一句话,“小鹏智驾在中国是第一”,紧接着找补了一句,“跟咱们深圳的友商都是在最前面”。
但愿这句话能有源源不断的实力来做后盾,早日实现车企和消费者对于未来汽车的终极想象——汽车形态的机器人。